close

台灣生活圖曆  

【冬至的由來】

 嚴冬來臨了。節候語「冬至月正中,無雪又無霜」,說的是冬至日如果在國曆十二月中旬,則這年冬天必定無雪無霜,就是不寒不冷之意。「冬至不過不寒,夏至不過不熱」,夏至時不算最熱,要到小暑、大暑時才是最炎熱的天氣;同樣,冬至時也不是最冷,要到小寒、大寒時才是最寒冷的日子。
 「冬至在月頭,雨落在年兜;冬至在月尾,雨落正二月。」是說明冬至日這天會落在月初或月底,是受農曆三年一閏月、二年再閏月的影響。
 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這天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少,是整年中日照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而此日一過,則白天漸漸加長,夜晚慢慢變短。

 以前的人怎麼過冬至呢?讓我們翻開熱騰騰、剛上市的《臺灣生活圖曆》……

1.搓湯圓
 古人過冬至,又稱「過小年」。
由於冬至這天要以湯圓祭拜神明、祖先,所以,冬至前夕,家家戶戶都會搓「圓仔」,這是小朋友的最愛,除了捏成圓圓的湯圓,有的會捏成動物或蔬果的形狀,如雞、狗、豬、魚、金瓜,將其蒸熟後拿去祭祖,便是「做雞母狗仔」,這可是有祈求六畜興旺、百果豐收的意思。
 通常,湯圓會做成紅、白兩色,白的是糯米原色,紅的則是用「紅花膏」所染成,紅白相間,相當美麗,而且湯圓不包餡,但有的人家會將湯圓搓成數倍大,裏面包著糖和用花生研磨成粉的土豆麩,共有紅白六顆,稱為「圓仔母」。

2.祭冬與占卜
 冬至這天早上要以湯圓祭拜神明,中午過後則準備牲禮與湯圓來祭祖。有的祖祠或祖廟會合族舉行祭祀,稱為「祭冬」,此舉有聯絡感情的意味。
 湯圓除了用來祭祖、食用之外,也可以做為預測生男得女的占卜依據。有的孕婦會將湯圓放在火上燒烤,如果湯圓膨脹但不破裂,表示會生男;另一種則是從篩子中取出湯圓,一次拿二個,最後篩子中如果只剩一個,表示有希望得男。這些雖然只是機率多寡,但也為冬至帶來許多趣味。

3.犒賞與祈福
 「祭冬」之後,有的地方會將一兩個湯圓黏在大門、窗戶、桌椅、床櫃之上,或供奉在水井、家禽家畜的住處,這就是「餉耗」。這項習俗在清朝時便已流傳下來,在高拱乾所修纂的《臺灣府誌》中便有「門扉器物,各黏一丸,謂之餉耗」的記載。此舉有犒賞這些器物在一年間的辛勞,並藉此祈求一家能多福氣之意,由此可見早期的人們對於平時所用的器物皆有著深厚感情。
 據說,「餉耗」的湯圓取下後,乾燥後給小朋友吃可以保佑生長。

arrow
arrow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