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s-makeup-look18-241x300  

紅色唇膏千年來的命運,既是拱璧,也是禁忌。

紅唇的魅力在於原始,是誘惑的亮麗捷徑。古羅馬人會用朱砂塗唇,不過,皇帝卻三番兩次下達禁令。伊莉莎白時代的英格蘭人也用過染成紅色的蠟石作唇膏,但是,一樣來了一道政府的敕令,宣布女子一經發現塗抹紅色蠟石,「必以施行巫術予以嚴懲。」恪守禮法的清教徒和維多利亞時人,對此也表贊同。不過,史上還是出現了罕見的事例,擁護紅唇竟然也可以號召如此之眾――這說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這邊的國家群起以虛榮,力抗逆境。

 

唇膏於當時在英國是要配給的,以便省下甘油,拿去製造炸彈。但在美國,唇膏生產於大戰期間始終未停,只是改用磨光的硬紙板做包裝,省下黃銅以供軍用。「美國軍需生產委員會」有發言人表示,女性因唇膏「而散發出蓬勃的朝氣,自信,親切」,會傳染,「可以直接感染給家裡的男性。」所以,這是士氣的問題。精神科醫生也說唇膏是「非必需的必需品」。海軍陸戰隊也有一份傳單,明白告訴軍中的女性同袍,唇膏的顏色和指甲蔻丹,要搭配制服上的「緋紅帽帶」。

 Women-in-unifrom-of-World-War-II  

 

另一邊,德國的納粹早在一九三三年就下了唇膏的禁令,《紐約時報》寫過,納粹黨宣布「化裝之女性」不得出任黨職。「德國女性一定要回歸日耳曼母親的形象,」有黨工表示,「德國女孩務必有所準備,擔起這樣的身分。」

 

 warlippy_3216936b  

德國人下了唇膏的禁令,在美國頓成新聞,但是新聞的焦點卻是放在英國唇膏缺貨。所以,美國秉兄弟之邦的情誼,為英軍裡的女性袍澤送去「愛心包」(care package)。未能從戎的英國女性待在家裡也不是沒有表現,塗到只剩一小截的唇膏還可以加熱,回收再利用。

英國坎伯蘭有一名五十歲的家庭主婦奈拉.賴斯特(Nella Last, 1889~1968),曾借日記思索唇膏之於女人的威力,他於兒子遠赴前線後有何蛻變,唇膏於他的蛻變又有何功效。「我不禁比較起以前那一個孤僻的黃臉婆,老愛嚷頭痛,多少午後都賴在床上不肯下來。現在,為了幾毛前也會費盡唇舌勸人捐款。」他在一九三九年的日記還寫道,「塗的唇膏太豔,但是,這樣在陰沉的日子,唇若笑不出來,嘴角依然上揚。」

 

―摘自《古典時尚趣味考:100項不藏私的逸品小傳

古典時尚趣味  

arrow
arrow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