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的奇蹟﹍石雞  

「我們發現了一個前人未曾注意過的新行為。」他透過電話,

從蒙大拿大學的辦公室裡告訴我。

 

肯的聲音低沉而清晰,因為經常替人講解,言語中帶著自信。

事實上,他還真是經驗豐富--

他曾於九〇年代晚期主持過一系列動物星球頻道的自然紀錄片,

叫做《鳥類總動員》(All Bird TV)。

藉拍片之故,他得以環遊世界,

也許因此他在許多地方目睹過雉雞、鵪鶉、鶉鴕以及其他地棲鳥種幼鳥跟在親鳥後面奔跑的樣子。

 

「牠們跳起來的模樣就像爆米花。」

他描述著那些小鳥如何拍著還沒長硬的翅膀並且跳高高的樣子。

所以當一群研究生要他對存在已久的雙方辯論提出新資料時,

他便設計了一項研究計畫,

來看看雉科幼鳥學飛的過程中,

能否找到什麼線索。

 

肯後來選定了石雞作為研究觀察的物種,

但如果不是提供他這些鳥的當地農具員工一語驚醒夢中人,

他大概也發現不了什麼。

 

那位牛仔當時順路過去想看看研究進行得如何,

肯帶他參觀精巧整潔的研究室布置,

並解釋如何測量這些鳥的初次跳躍和飛行。

 

那個牛仔滿臉狐疑。

「他看了看,率性說道:

『那些鳥是在地上幹嘛啦,牠們很討厭待在地面你了不了?

給牠們什麼東西爬上去啦。』乍聽之下似乎沒啥道理--

地棲性鳥類不喜歡待在地面?

但再進一步思索,

肯想到他之前在野外看過的那些鳥都喜歡棲息在岩架、低樹枝,

或是其他不易被掠食者攻擊、有點高度的棲木上。

地面確實只是提供覓食、移動的空間而已。

於是他弄來了一些乾草捆給石雞棲息,

然後出差幾天,這期間請他兒子負責餵食和收集資料。

 

肯回來時看他兒子滿臉不爽。

「我問他事情進展如何,」肯回憶道:「他說:『很糟耶,那些鳥都在作弊啦!』」

原來,

石雞寶寶們並不是飛上棲息處,而是用腳。

他兒子泰瑞一再觀察到牠們沿著乾草捆的側面往上跑,

邊跑邊拍翅膀。

 

肯聽到之後,一個箭步衝出去看,隨即恍然大悟!

他對我說:「我看到那些鳥手腳並用,」

而這個單純的觀察,開啟了全新的可能。

 

此後泰瑞和肯一起設計了一連串巧妙的獨創實驗,

讓鳥沿著角度逐漸增加的粗糙斜面跑上去,

同時錄影下來。

 

當斜度增加,石雞變開始振翅,

但翅膀的彎曲角度跟鳥在飛行的時候不同。

 

牠們向下、向後鼓翼,

這力量並非用來抬升,而是讓腳牢牢地壓在坡面上。

「那就像賽車後面的擾流板一樣,」他解釋。

這比喻實在太中肯了,擾流板是大騙得空氣動力穩定板,

在一級方程式賽車場上,

能在賽車飛馳時把車體往下壓,增加尋跡性和操控姓。

那些鳥就是在做類似的事情,

牠們用翅膀幫自己克服很難爬上去的陡坡。

 

肯把這樣的技巧稱為WAIR,意思是「翅膀輔助在斜面上奔跑」,

之後他更在許多鳥種身上發現同樣的能力。

藉由這般手法,不只可讓幼鳥在幾週大的時候就能爬上垂直面,

也讓成鳥有了高效能的飛行替代方案。

在石雞的實驗中,

成鳥常常靠WAIR登上超過九十度的坡,

那根本就是飛簷走壁了。

 

 

~節錄自《羽的奇蹟

羽的奇蹟  

 

 

arrow
arrow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