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10337P1482DT20140221082846  

陳舒畢業於某頂尖大學的經濟系,是北京一家行銷公司的主管。她的收入穩定,足夠讓她每年寄幾次錢給身在廣州的父母,有時候也會支援理財不善的兄長。剛畢業的那幾年,陳舒頗滿意自己的成就,可是自從她年滿二十六歲,結婚壓力就一直折磨著她。

 

陳舒與男友相處得並不愉快,男友經常抱怨她「自私、冷感」。陳舒不喜歡跟男友說話,於是想盡辦法一周只見面一次。「跟他聊天平淡無趣,」陳舒說。「在他面前我也不能暢所欲言。」男友平時不會帶陳舒出門,除非是偶爾一次需偕同女伴出席的應酬,但陳舒在晚宴裡的任務是保持沉默。男友也不喜歡和陳舒的朋友相約出門。他總是吃醋。他們經常爭吵,但他還是向陳舒求了婚,而陳舒也打算答應。為什麼會這樣?陳舒的其中一位好友勸她不要騎驢找馬,因為「天底下沒有天生的好男人」。「我快要變成剩女了,」她說。「我沒有勇氣分手,我也不覺得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男人。」

 

國家如何污名化年近三十的高學歷單身女子

陳舒或許不會承認,但她已然內化了自二○○七年展開至今、中國大眾媒體運動針對「剩女」的意識形態。深植在陳舒心中的這些想法來自二○○八年官方媒體新華網的一篇專欄文章,同年該文被轉貼到婦聯的網站上,隨後的好幾年,文章在各個官方媒體網站上廣泛流傳,直到現在。「還沒結婚的女人可別盲目讓晚婚變成不婚」。文章規勸女人降低標準,別再騎驢找馬,否則只會孤獨終老。

 

為了等待真愛的出現,女人把她們珍貴的青春都揮霍掉了。追求真愛成了最重要的指標……(女人)過度追求完美。問題是,許多這樣的女人頭腦都太清楚了,她們無法容忍伴侶的缺點,尤其當越來越多女人追求「三高」―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她們對工作與伴侶的要求都太高了,當她們想要結婚的時候,才發現與她們學歷、年紀相稱的男人幾乎全都已婚。找不到伴的白領女子經常感到孤單。當未婚女性年紀漸老,孤獨感也會隨之增加。

 

很明顯地,關於「剩女」的官方媒體新聞報導、調查、專欄、漫畫、電視節目,都在試圖阻止城市高學歷女性把婚期一拖再拖。許多訊息都是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同一主題,針對單身、受過教育的城市女性:快別那麼努力工作、該降低標準了、野心可別太大、對結婚對象別太挑剔。新華網上有篇名為「剩女真的值得同情嗎?」的專欄文章如此勸說:

許多女孩成為「剩女」的主因在於,她們對伴侶有太高的要求……只要女孩別太挑剔,要找個伴根本就不費吹灰之力。

 

我這兩年半的研究顯示,針對「剩女」的國家媒體運動對二十歲到三十歲初的城市女性有著強大的影響。圍繞著「剩女」的污名使得二十歲中段至末段的女性倍感壓力,只好拉著錯的男人衝進婚姻。結婚削弱了女性的自信心,也促使她們違背自身的經濟利益。

 

二○○七年,婦聯首次定義「剩女」為二十七歲以上的單身女性;但事實上,從那時起,持續不歇的媒體運動又再擴大了「剩女」的年齡範圍至年僅二十五歲的女子。

 

二○一○年,婦聯的附屬團體─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與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和交友網站百合網(baihe.com)協力進行了全國性的調查,三萬多名受訪者散布於全國三分之一省分。調查的內容是中國人對愛情和婚姻的態度,調查的官方評論副標是「你是哪一種剩女?」,流傳甚廣。

 

該評論把二十五歲至二十七歲的單身女性定義為第一類,稱為「剩鬥士」,取自日本經典漫畫聖鬥士星矢的諧音。評論稱,這些女性「仍然有勇氣爭取伴侶」。第二類是二十八歲至三十歲的女性,叫「必剩(勝)客」,諧音取自中國各地廣受歡迎的連鎖餐廳Pizza Hut 的中文譯名。評論稱這些女性談戀愛的機會有限,因為事業使得她們「無暇狩獵」。

 

第三類是三十一歲至三十五歲的女性,「鬥戰剩(勝)佛」,取自中國古代傳奇故事人物孫悟空成佛後的封號。評論稱這些「優質」的「剩女」在殘酷的職場中為生存而戰,卻仍然單身。

 

最後一類是三十五歲以上的「齊天大剩(聖)」,取自孫悟空的另一個名字。評論稱這類別的女性「擁有奢華的公寓、私人汽車和一家公司」,但依然難逃淪為「剩女」的命運。

 

―摘自《中國剩女:性別歧視與財富分配不均的權力遊戲

(八旗)0UOB0028中國剩女_300dpi立體書(有書腰)  

arrow
arrow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