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精的故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盛行的?

 

狐狸精  

 

在唐以前,關於狐的描述就已經很多了。

先秦兩漢時期,人們曾經把狐看作是吉祥的象徵,
狐的機智和從「狐死必首丘」中體現出來的對故鄉的眷戀
也曾經是人們所讚許的。

之後,有關狐的傳說發生了一些變化,
根據中國歷史學者王青先生的總結,
六朝志怪小說中,
狐已經幻化成博學多才的書生、誘人妻女的淫漢、劫掠行人的歹徒、預測吉凶的術士等各種形象,
於是狐的負面形象開始出現,並且深入人心。

到了唐代,狐狸精的故事開始盛行,
當時的《廣異志》、《宣室志》等筆記小說中關於狐的紀錄連篇累牘,
截至宋代的《太平廣記》,有關狐狸精的短篇小說共有83篇之多。
《太平廣記》中有九卷專門用來記錄有關唐代狐狸精的故事。
在唐代,狐狸精除了以前六朝志怪小說中的形象出現外,
還突出了其美麗誘人的特徵。
其中最為典型的莫過於駱賓王在「討武檄文」中對武則天的指責:
「入門見嫉,娥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根據王青先生的研究,這一時期志怪小說中很多的描述,
都與當時大量進入中原胡人的生理特徵、文化習俗與技能特長有關。
而志怪小說中對於狐狸精的褒貶,
也是和社會上漢人對胡人的看法聯繫在一起。
六朝時期,由於胡漢之間的隔閡帶有歧視性的故事非常多。

而到了唐代,狐的負面形象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是已經開始發生變化。
如沈既濟《任氏傳》中的狐女鄭氏、張讀《宣室志》「許貞」中的狐女,
都是美麗善良的女子形象。
這都反應了在唐代開放的文化氛圍中,
胡漢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小。

不僅如此,根據唐張《朝野僉載》記載:
「唐初已來,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飲食與人同之。
事者非一主。當時有諺云:無狐魅不成村。」
在這裡,狐甚至以「神」的面目出現,成為人們供奉的神明。

(王曉麗)


~錄自《老師來不及教的101個唐朝趣史

老師來不及教的101個唐朝趣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唐朝 歷史 唐史
    全站熱搜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