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準石油公司如同章魚一般的多角化經營,對廣納式制度造成挑戰。
(圖片來源:Library of Congress Prints and Photographs Division Washington, D.C.)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流氓大亨與托拉斯之興起充分說明一項事實:市場本身並不保證會有廣納性制度

市場可以被少數幾家公司宰制,索取過高的價格,阻擋更有競爭力的對手及新的技術進入。在他們的擺布之下,市場將不再廣納,只會愈來愈成為經濟和政治霸權的囊中之物。
廣納性經濟制度需要的不只是市場而已,更需要的是能為大多數人創造公平競爭場域及經濟機會的廣納性市場。在菁英階層的政治權力支持下,無孔不入的壟斷與此完全背道而馳。

但對壟斷托拉斯所採取的反制也說明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只要政治制度是廣納的,對於偏離市場的經濟動作,政治制度會產生反作用力。這就是良性循環在發揮作用。
廣納性經濟制度可以為廣納性政治制度的繁榮打下基礎,但經濟活動偏離廣納性經濟制度時,廣納性政治制度又會反過來發揮約束的效果。

在美國,托拉斯遭到了遏阻,對照於墨西哥的情況,便充分說明了良性循環的作用。
在墨西哥,政府體制無能約束電信鉅子施林的壟斷,但在美國,謝爾曼及雷克頓法案卻在上個世紀反覆發揮效果,嚴加管束托拉斯、壟斷及卡特爾,確保市場的持續廣納。

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經驗,同時也凸顯了自由媒體在壯大社會大眾,及促進良性循環上所扮演的角色。
1906年,羅斯福取材自班揚(Bunyan)《天路歷程》(Pilgrim's Progress)中一個「喜歡揭人醜事」(muckrake)的角色,創造了「扒糞客」(muckraker)一詞,用來形容他口中那種侵略性強的新聞記者。

這個詞就此留了下來,同時也象徵新聞記者雖然無孔不入,但也有效揭發了流氓大亨的過份行徑,以及地方與聯邦政客的腐敗。最有名的的扒糞客當推塔貝爾(Ida Tarbell),於1904年出版的《標準石油公司史》(History of the Standard Oil Company)使他成為輿論反對洛克斐勒及其公司利益的關鍵角色,最後導致標準石油在1911年解體。

另一個重要的扒糞客是律師兼作家布蘭迪斯(Louis Brandeis),後來被威爾遜總統提名為最高法院大法官。在《銀行家怎麼利用別人的錢》(Other People's Money and How Bankers Use It)一書中,他鋪陳了一系列的金融醜聞,影響普喬委員會至深。

此外,報業巨頭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扮演的扒糞客角色也相當突出。在他辦的《大都會》(The Cosmopolitasn)雜誌中,1906年發表了一系列由菲利普(David Graham Phillips)執筆的文章,名為「參議院的背叛」(The Treason of Senate),拉抬了推動參議院直選的聲勢,促成1913年美國憲法第十七修正案的通過,是為進步運動另一次重要的改革。

政治人物採取行動反對托拉斯,扒糞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對流氓大亨而言,扒糞客有如眼中釘肉中刺,但美國的政治制度卻使他們無法將這些人拔除或噤聲。廣納性政治制度容許自由的媒體繁榮發展,但回過頭來,自由的媒體也比較能夠讓有害於廣納制度的威脅廣為人知,並對之採取抗拒行動。

相對地,在榨取性政治制度、專制政權或獨裁統治下,這類的自由根本就不可能,因為它們動輒壓制反對力量的形成。

自由媒體所提供的訊息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美國顯然關係重大。如果沒有這類訊息,流氓大亨的肆無忌憚及胡作非為,美國老百姓將無從知道,也就無法動員起來反對托拉斯了。
 
 

作者: 
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詹姆斯.羅賓森 (James A. Robinson)
arrow
arrow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