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情緒  

 

問題:孩子升上中年級後,總是和同學吵架、發生口角?

 

每次只要聽到小朋友跟別人起衝突,

都會觸動父母的敏感神經,

腦海中馬上浮現各類社會新聞的斗大標題,

於是我們使盡利器嚴厲處罰,

擔心將來孩子走偏。

 

爸媽的擔心永遠是合理的,但有一件事情我們應該要記住:

衝突是結果,孩子在衝突還沒爆發前,

其實已經有許多事情先發生了,而這些事情才是關鍵!

 

像是發生了什麼事?(誤會、拒絕、挑釁、或是霸凌)、

孩子是怎樣個性的人?

孩子當天狀況如何?(可能早上才被爸媽取消週末的電腦時間)、

孩子跟對方的關係如何?(平時就互相看不順眼)、

以前的衝突經驗(以前用過同樣的方法,每次都可以吸引同學的注意)、

以及家庭教養等等。

 

因此,釐清衝突前的各種原因非常重要,

如此才能權衡事件的嚴重性與責任的歸屬,

並且做出適當的回應。

 

中年級開始,孩子在學校的時間變多。

班級秩序的要求提高、科目多、課業重,

人際關係也變得複雜許多。

 

有些孩子的個性容易引發誤會,

像是完遊戲時太急而破壞規則、

沒注意而侵犯到同學、

在課堂上直話直說,沒注意到老師還在講課。

 

一開始別人或許不在意,

但長期下去,孩子很快就會得到「白目王」的封號。

當沒有朋友願意跟他玩的時候,

孩子開使用謾罵、丟東西的方式來引起注意。

同學越加排斥,孩子便更挫折,

於是怒氣變本加厲成了言語攻擊。

 

當老師來處理時,孩子知道一旦被寫聯絡簿,

回家一定又是挨罵,

因此寧可選擇沈默或避重就輕,

也不坦承,於是師生之間的關係便日益惡化。

 

爸媽可以怎麼做:

 

Step 1 衝突是絕佳的學習機會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跟別人互動,但每個孩子建立人際關係的方法不同。

有些孩子會先觀察再慢慢融入,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人就直接殺進去。

有的孩子只是坐在那裡什麼都不做,人家自然就靠上來。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確定的是,

只要孩子每一次人際衝突的細節有被公開討論的機會時,

孩子就能在明理的討論中,

學到大人所期待的技巧。

 

舉例來說:

1. 衝突發生前=>同學不讓我加入他們的遊戲。

2. 衝突中=>我很生氣,我把力可白往他們的方向丟。

3. 衝突後=>他們向老師告狀,我更討厭他們了。

 

整個過程都可以跟孩子逐一釐清(上述的每一個步驟),

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討論如何達到孩子原本的目標(想跟同學玩)。

 

在鼓勵的氛圍中,孩子知道大人的期待,

也增加嘗試的動機。

當孩子與同學的關係慢慢進步時,情緒也會跟著下降,在班上不當行為也會降低。

 

 

Step 2 給孩子具體因應衝突的策略

 

例如:

衝:衝突發生、馬上警覺(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討論什麼是衝突)

脫:脫離情境、避免惡化(36計走為上策)

泡:泡冷水、降溫法(教孩子察覺自己的情緒)

蓋:蓋世武功(情緒管理的錦囊妙計)

送:送走壞形象、增加好人緣

 

Step 3 體罰的效果是暫時的,付出的代價是長久的

 

體罰或恐嚇能夠暫時減少不當行為,但行為之所以減少,

是因為孩子討厭被處罰,而不是覺得自己的行為本身有什麼不妥。

 

Step 4 孩子永遠都是用眼睛觀察、模仿,而不是用耳朵學習

 

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動,家長必須思考:

「我希望孩子將來長大後是怎樣處理問題」,

再從這個目標所需具備的能力開始,讓自己成為孩子的示範。

 

 

~節錄自《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心理師給父母的20個教養解答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心理師給父母的20個教養解答  

 

 

 

 

arrow
arrow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