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日一冥想:25堂名畫課帶你走向靜心、活出完全覺知的自己  
 
我的朋友告訴我如何欣賞畫作。他說:站在畫面前,仔細的看,像那是世界上唯一之物。
 
我照著做了。面對著一幅畫,彷彿那不是一幅畫,而是我面前僅有的世界,除此之外無他。
過一陣子,我感到我面前的畫變大了,專神地注視著畫布時,所有的色彩,人物的形狀或景物忽然非常細膩,能夠看到畫家的筆觸,每一筆。
那是近乎超現實的狀態,自己像被整幅畫淹沒了,直接看到了
……其實很難用「看」這個字眼,比較上更像是「知道」,只是知道,知道了這幅畫「是」什麼。
 
所有的藝術,在一切的解說之上,均有一個無須解說。
而那無須解說,永遠都比那些已解說的要更為浩美,壯大,有力。
 
在《一日一冥想》書中,開首,作者便解說了觀畫如同冥想:與其去理解,不如去感受。
表面上看,每一幅畫,作者都做了解說。然而那些解說,其實並不是解說。
比較上,更像是以自身經歷和畫作映照。
如果不冀求理解,讓畫只是畫,那麼任何一幅畫,都必有一些部分,可以和某人的內在相映,那或許就是某些繪畫特別能夠觸動我們的理由。
 
關於「冥想」,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打坐」,或說「靜坐」。
過去是宗教的修行法門之一。在佛教叫「禪坐」,主要是用來攝心,讓明台清淨,不惹塵埃。
但是在近代,並非佛教徒,許多人也在學習冥想和打坐,往往是為了養生。
西方對於冥想的研究,資料汗牛充棟,幾乎全都同意冥想能夠提高人的專注性和洞察力。
而除了精神方面,竟也能在肉體上產生作用。
實驗證明,長年打坐的人,體能狀態比同齡的人要年輕許多,甚至心理疾病,例如憂鬱症或躁鬱症,也可以靠打坐來改善。
 
本書作者翁德瑞醫生,本身有臨床經驗,深知這個道理。
但是,他並沒在書裡談論打坐或冥想的益處,也並不教導如何打坐。
他只是把這件事放在你面前,以畫面,以文字,讓人領略冥想之美。
 
關於冥想,沒有人從詩意或美的角度來看這件事,但是,冥想事實上應該是詩意和美麗的。
在「技術」層面,冥想能達到身心靈的和諧,而和諧正是美。
而美如同詩,不是訴求我們的理解或認知,最最深刻的詩與美都無法解說,只是直接讓我們的靈魂顫抖而已。
 
翁德瑞寫了一本美麗的書。不僅是因為書裡那些美好的繪畫,也因為翁德瑞的說明。
這些文字異常的寧靜與和諧。
他看畫的角度與任何藝術評論家迴異:在《聆聽喜訊的聖母》裡,他看到臣服;在《希望》中,他看到放下;在《伊卡的墜落》裡,他看到人的渺小與無足輕重;在《咖啡壺和水杯》中,他看到傾聽與尊重。
 
他看到的每一幅畫,都是這世界的某個碎片,就像全息影像,任何碎片也都包含了全部。
如果有明淨的心,事實上就能看到全部。因之,翁德瑞告訴我們:不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在這些畫作中,包含我們能夠有的所有的情感,所有的悲傷痛苦,偉大與卑微的東西,然而,在同時刺激我們之時,也同時撫慰我們。
以理解的方式,我們通常看到憂傷,而以心的方式,在同樣的地方也有解脫之路。
 
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同時對照畫作,總覺得翁德瑞說中了極為幽深的什麼。人生在世,沒有誰不是千瘡百孔的。我們的痛苦之難以承受,與孤獨感有關。痛苦讓人封閉和埋藏,切斷與世界的通路。然而冥想和打坐,恰好能夠改變這件事。楊定一醫師在他提倡靜坐的書中有這樣的話:「真正的靜坐是與生活和所有的一切是合一的。真正的靜坐,就是真正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同時也會讓我們突然地,當下了解自己是誰,這種頓悟,會帶領我們跨越時空的限制,平息心中曾有過的所有困惑。」
 
在楊定一的書中,他沒有分析這條路是如何走出來的。但是《一日一冥想》裡面有。翁德瑞一步步帶領,讓我們從純粹的,不帶理性的專注,感受覺知,感受萬物與我們一體,領受我們自身的存在便是個奇蹟。之後,「使你的心靈大如宇宙,各種經驗,無論好壞,得以來去自如,沒有衝突、掙扎或痛苦。讓你的心靈遼闊如天空。」那種時候,世界與我們合一,不僅只相連:我們就是世界。
 
by 袁瓊瓊(作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袁瓊瓊
    全站熱搜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