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林宗弘(《崩世代》作者,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宋治德(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研究生)
這本厚實的著作何以成為全球媒體與學界的話題?有不少論者提出過合理的解釋。首先,經濟全球化造成全球金融泡沫、以及其所引起的貧富差距惡化,引起世界各地輿論的關注,是「時勢造英雄」;其次是書的品質超越群倫,作者本身在美國經濟學頂尖學府所培養起來的學術能力、與個人宏偉的歷史比較視野,完整呈現在書裡,再加上收集與整理全球主要工業國家歷史數據的苦功,當然是本書加值的重要原因。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主要論點,是發現除了少數例外時段—兩次世界大戰到1970年代末期之外,大部分工業國家的資本利得增長率都高於經濟成長率,最近三十年的經濟全球化更加劇了這種貧富差距,皮凱提因此建議全球各國應該全面對資本課徵高比率的利得稅與遺贈稅,以平衡社會不平等。由於本書值得讀者親自探索,本文並不打算導讀,而是希望透過作者的出身背景與其著作的關聯性、以及後來的一些爭論,為讀者增添一些本書幕前幕後的相關資訊。
皮凱提其人奇事
其實早在英文版被炒熱之前,本書的法文版已經暢銷,這位年僅四十四歲的經濟學者,在法國左派與社會運動圈子裡早享盛名。
台灣的相關評論很少注意到,皮凱提是1968年法國學運後的時空背景下成長的一代。在2008年68學運40週年時,林哈特(Virginie Linhart),一位法國毛派學運領袖的女兒,出版了《那一天我父親就是你》(Le jour où mon père s‘est tu)一書,對68學運世代的子女進行訪問,皮凱提是其中之一。
皮凱提1971年生於巴黎郊區克利希(Clichy),有一胞妹,家境並不富裕。就像今日香港「雨傘革命」裡的黃之鋒等高中學生一般,皮凱提父母是1968學運世代裡著名的高中學生領袖,在一次抗議示威中邂逅,並加入法國老牌托洛斯基派革命組織「工人鬥爭」(Lutte ouvrière )。
皮凱提父母當時為了革命理想,中學完成後沒有再升大學,反而自願進入工廠農場「下鄉學習」,即使在當時也引起法國學運界相當的關注。後來因為在「工人鬥爭」內受到排擠,以及68世代抗爭熱潮消退後普遍的失望情緒,舉家搬到南部奧德省(Aude)從事牧羊業,過著簡樸的鄉村生活。
在其訪談錄中,皮凱提仍然懷念在奧德省的童年生活,那裡有美麗的田園風景。不過,那時父親賣干酪收入不穩定,經濟異常緊拙,有趣的是父親卻喜歡網球運動(布爾喬亞的生活方式),還參加當地網球比賽,並帶著皮凱提一起去。這些網球比賽的參加者多是有錢人,開著豪華汽車到來。皮凱提會投以羨慕的目光,不過父親卻跟他說:「他們雖然有漂亮的汽車,但腦袋裡並沒有美麗的思想。」
皮凱提父母最終都回到巴黎。父親在國家農業研究所(簡稱:INRA)覓得一職,逐步晉升到研究技術員。皮凱提形容母親舉止端莊,後來在銀行工作,但晚間繼續進修,最終實現了她的兩個夢想:成為小師教師和學會彈鋼琴。
出版後的爭論
皮凱提的革命家庭背景究竟對他的學術思想造成多大影響,或許由他自己來闡述會更好一點,但是他的「美麗思想」早已為左右兩派投下震撼彈。
首先,主要仍根植於歐洲的左派經濟學者對皮凱提既有敬意、也有批評。表面上看,皮凱提導出了類似左派批判的資本主義貧富差距現象,然而如他書中所言,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由於剩餘價值僅來自勞動,隨著資本集中化與積累的趨勢,即使在生產力提升的情況下,資本利得的比率會下滑,這與皮凱提發現的資本利得率持續超越經濟成長率之現象並不吻合。儘管許多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批評皮凱提不懂《資本論》—這本皮凱提承認他沒讀過、卻借用其名字的馬克思著作,在這場爭論中,左派政治經濟學往往缺乏實證基礎的弱點,卻也展露無遺。
反過來看,北美自由派或右派經濟學者的攻擊多半來自數據問題。多年來,經濟學者與社會學者都苦於個資保障、與富人的海外移資逃稅手法,長期缺乏有關財富集中化與獲益率的個體與總體統計數據,而皮凱提則使用少數國家(主要是法國)的數據,推估國民所得帳裡儲蓄與投資的統計關聯性,使用間接的比例來估計資本利得,這也使得許多歷史數據的可信度問題浮上檯面。
迄今,最具攻擊性的論文來自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與羅賓遜(James A. Robinson)這對學術搭檔,自2003年以來就以相關論文與《民主與獨裁的經濟起源》、《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等書聞名於世。他們認為皮凱提過度強調那些資本積累的「法則」、忽略了所得分配一直都是政治與經濟制度設計的問題,並且以南非與瑞典的歷史數據,證明民主化與種族隔離政策的解除、是改變資本積累法則的重要事件。然而,從學術與政治立場上來看,他們與皮凱提並無重大分歧,這些爭論,看起來更像是英文版由法文翻譯過來的權威語氣所造成的。
無論是美國總統歐巴馬、或現任天主教教宗都曾經公開表示,貧富差距絕對是二十一世紀最重大的政治與道德議題之一。無論您是資本主義的擁護者或批判者,法國學者皮凱提此書的理論推展與經驗證據,對全球各國與台灣的政策爭論都有相當的價值,值得學界與有興趣的一般讀者與之深入對話。
延伸閱讀書展:【尋找社會公平的可能】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