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關稅的演變乃是個複雜而有趣的課題,
古代的『稅』、『賦』、『貢』都顯示了人民對權力秩序的順從,
納稅相當於是一種換取政府保護的中介。」
***
當今賦稅正義日益迫切,這當然與國家集稅權的崩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而國家集稅權的崩壞,關鍵即在於整個財稅的話語權已幾乎被資產富人階級所壟斷。
他們以國家競爭力為名,可以對富人減稅進行施壓,
富人又掌控了消息面的象徵市場,有任何財稅消息,股市立刻做出強烈的反應,
例如1980年代法國總統密特朗擬國家收回若干關鍵部門,
資本市場麗課資金快速移出做逃亡狀,股市立即猛跌,
跌得人心惶惶,迫使密朗特只得收回成命。
同樣道理臺灣以前兩度擬課徵證所稅,股市都強烈反應,
最後鬧成部長下台,課稅之議停止。
資產富人階級擁有太多籌碼,
使得他們有足夠的財稅施壓工具,
其次則是當今世界各國已出現一種『租稅天堂競賽』,
在公司稅、遺產稅和資本利得稅上做著競賽,
近年來台灣已加入了這種競賽行列。」
-摘自《關於稅,你知道多少?》
累進稅率可以改善貧富差距嗎?
為什麼稅率過高會導致稅收減少?
要改善財政赤字,是要減低社會支出,還是加稅?
逃漏稅是聰明的避稅行為?還是不道德的違法行為?
增加社會福利與減稅是衝突的嗎?
對貧富差距議題有感,先了解「稅」是怎麼一回事。
===
看懂封面設計了嗎?
具體呈現稅收在GDP的占比,
右上新台幣,占比約12%,
右下歐元區,約為40%,
左上為美元,約將近30%,
左下人民幣,將近20%。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