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革命
搖滾樂團「比爾‧海利與彗星」(Bill Haley and His Comets)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管多麼強力、徹底的打壓,萬事萬物總是會找到重生的方式。
1950年末到1960年初,美國白人文化被一陣「歇斯底裡狂潮」襲擊,
有識之士警告,那是猥褻、墮落的行為,甚至會危害治安。
這種失控的行為不應該發生在20世紀中期的美國和英國。
這兩個社會都背負著16世紀清教徒的包袱,都曾在殖民地打壓傳統的狂熱慶典,
美國人還奴役他人。
也許正因為過去白人成功去除了「外來的」狂熱文化,
因此當它捲土重來時,白人便無招架之力,
不自主地起身搖擺、又跳又叫。
打從一開始,叛逆的搖滾客就表明立場,絕不可以乖乖地坐著參加活動,也不用尊重坐著不動的人。
不論在哪裡,只要有人開始演奏這種「新音樂」─至少對大部分的白人來說是新的─少年人就會從椅子上跳起來,
開始哼唱、尖叫,要不就是做些政府會當成暴動的行為。...
1956年,世界上最有名的搖滾樂團「比爾‧海利與彗星」(Bill Haley and His Comets)一出場表演,就會引起轟動,
「人人都在戲院裡跳舞,在街上唱歌,刻意惹火有關當局」。
在英國和美國,搖滾客團體一在戲院和音樂廳表演,
經理就得找來警察管好「暴民」。
早期的搖滾演唱會很容易出現經典的喜劇場景:
少年人一站起來在走道上跳舞,警察就追著他們、把他們塞回座位上。
但過不了多久,少年人又開始坐不住了。
整個1960年代,搖滾演唱會是年輕粉絲和警察對決的固定場所。...
──《嘉年華的誕生:慶典、舞會、演唱會、運動會如何翻轉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