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令人不安的消息出現,交易人就會緊繃心神,
並且投入全部心力,試圖從市場獲利
--這就是效率市場理論的說法。
這個理論的信奉者是學者,
它們喜歡指出,
價格反映了所有可用的市場資訊。
人們會根據自己的所知買進和賣出,
而最新的市場價格,代表它們對市場所知道的一切。
這樣的觀察有其道理,於是,效率市場的信徒做出奇怪結論,
說沒人能夠擊敗市場。
它們表示,市場曉得每一件事情,
交易就像和懂得比你多的人對奕。
所以,不要浪時間和金錢,
投資組合只要模仿某個指數的成分股建構,
然後根據波動選擇股票就行。
那麼,怎麼會有一些交易人能夠賺錢?
效率市場的理論家說:贏家純屬僥倖。
大部分的人會在某個時點賺錢,
之後失血,利潤回吐市場。
那麼,有些人年復一年地表現優於市場,
又該怎麼說?
20世紀最出色的投資人之一巴菲特說,
在人們相信效率十足的市場中投資,
就像和一群相信看牌沒用的人打牌。
我認為,效率市場理論用十分真實的觀點觀察市場,
但我也相信它是碩大無朋的理論垃圾。
這個理論正確觀察到市場反映了所有群眾成員的智慧,
但它致命的缺點,
在於假設投資人和交易人都有理性,
總是努力追求利得最大化、損失最小化。
這是對人性十分理想的看法。...
交易和投資有一部份是理性的,也有一部份是情緒的。
人經常衝動行事,及使在這麼做的過程中傷害自己也一樣。...
賺錢的賭徒可能只顧著吹噓自己建立的部位,
而錯過賣出訊號。
曾慘遭市場痛擊、驚恐萬分的交易人,
則變得過於謹慎小心。
每當他的股票下跌一點點,就違反自己的原則,急於賣出。
當股票上漲、超過原訂的獲利目標,他又捨不得錯失接下來的漲勢,
並在遠高於進場點的價位繼續買進。...
這個過程能有多理性?
原訂的買進計畫也許有理性,
但等到執行,
卻會經歷一場情緒風暴。...
成熟的交易人,從效率市場理論的大洞中掏錢--
這個理論假定投資人和交易人都有理性,
但多數人其實都沒有,
只有贏家才有。
~節錄自 亞歷山大‧艾爾德《走進我的交易室》
作者八月來台演講內容與購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