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來源:《與孤獨共處:卸下偽裝、回到自己、一個人安靜的九個習慣

■天才的孤獨

世上有許多被稱之為天才的人,綜觀他們的人生,幾乎沒有人不曾經歷過一段孤獨的時期。

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初生後三個月父親就去世,三歲時母親再婚離開,自幼在失去雙親疼愛的狀況下長大。

由祖母撫養長大的牛頓,長大後喜歡沈思,也沒有玩伴,聽說總是被同年紀的孩子揶揄嘲笑,也許是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他在家中各處刻下日晷,是個有點奇怪的孩子。

此外,以相對論刷新牛頓以來的物理知識,人稱二十世界最偉大科學家的愛因斯坦,也被認為有學習障礙,對於有興趣的事情相當熱衷,不敢興趣的事情則漠不關心。

語言發展也比人晚一倍,聽說他直到五歲還不太會說話。 學校的成績也是落差極大,數學與物理的成績很優秀,但歷史和語文類完全不行。

愛因斯坦後來就讀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聽說先前他也曾一度落榜。 大學畢業後,同學大多留在大學擔任教授助理,愛因斯坦卻被教授蓋上懶惰鬼的印章,根本不讓他留在學校。

結果愛因斯坦靠著打工餬口,找了兩年的工作,終於找到了在專利局的工作。對他而言,那兩年的時間是不被周遭認同的失意時期。

這樣的他之所以能有足以改變全世界的大發現,其實也與孤獨相關。

為了不輸給孤獨,他把孤獨的時間全部拿來思考。

 

■孤獨與思索的密切關係

法國小說家司湯達曾說過,天才的特徵是「不照凡人的軌道思考」,他說的沒錯。

孤獨給了我們許多時間,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很多事情。這段時間讓我們不對世間的常識囫圇吞棗,而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去思索「這是真的嗎」。

這樣的習慣提高了他們的思考原創性,導致了日後的大發現。 各位也許沒有那麼大的野心,想要像牛頓或愛因斯坦那樣完成劃時代的大發現。

但是,現在被稱為天才的他們,起初都不被世間期待,或是受到重視。 在默默無聞的時代,他們也跟你我一樣,都是擔心前途未卜的青年。

但是,他們和凡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並不像凡人那樣被孤獨淹沒,放棄用自己的腦袋思考、沈溺於酒精或電玩,只會虛度時光。

關於孤獨,一旦被它淹沒,就容易陷入成癮症並 引發重大問題。

但另一面,它也有助於培養我們的獨創性,發展屬於自己的思考。

 

■孤獨產生原創性

甚至可以說:「讓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的就是孤獨。」

因為,若不是孤獨,他們就不可能產生充滿獨創性的嶄新發想。 請大家想想看。

要是跟大家一樣,對世間的常識毫無疑問地活著,自然不會對這些常識產生疑問或糾結。 天才之所以能夠完成超越框架的發現,正是因為他們不被世間的常識污染。

也就是說,完成劃時代大發現的他們,其人生背景曾間有過無法跟大家一樣、無法用世間的常識思考的狀況。即使是天才,他們也是人,也會因此而煩惱。

但是,他們卻沒有逃避,持續思考,所以才能成就劃時代的大發現。

閱讀著的你,一定也因為孤獨而感到糾結吧。 無法跟大家一樣。 無法融入世間的常識。 自己覺得好的事情,旁人卻無法認同。 擁有難以對人啟齒的煩惱......等等。

不要逃避孤獨,勇敢面對吧。 勇於面對自己的孤獨,思考「為什麼自己無法跟大家一樣?」「為什麼自己不想跟其他人有一樣的想法?」 當然,不會輕易地就找到答案。

但是,在思考的過程中,屬於你自己獨特的原創性思考與生存方式,將逐漸萌發。

孤獨正式讓你獲得原創性的大好機會。能夠確立自身原創性的人,在他人眼中就是最堅強、最美麗、最有魅力的人。

依照司湯達的說法,這就是不照著凡人的軌道思考,也就是天才的特徵。

即使無法成為如牛頓或愛因斯坦的科學天才,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周遭世界的天才。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讀書共和國 的頭像
    讀書共和國

    BookRep讀書共和國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