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p2424891_1423757039157_1_th.jpeg


 

老師來不及教的101個唐朝趣史:這才是真正的唐朝豪放史.
開啟大唐任意門,一窺唐人生活百態!

課堂上沒說的事都在這,這才是真正的唐朝豪放史。

1.【狐狸精的故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盛行的?】

  在唐以前,關於狐的描述就已經很多了。先秦兩漢時期,人們曾經把狐看作是吉祥的象徵,狐的機智和從「狐死必首丘」中體現出來的對故鄉的眷戀也曾經是人們所稱讚的。之後,有關狐的傳說發生了一些變化,根據歷史學者的研究,在六朝志怪小說中,狐已經幻化成博學多才的書生,誘人妻女的淫漢、劫掠行人的歹徒、預測吉凶的術士等各種形象,狐的負面形象開始出現,並逐漸深入人心。到了唐代,狐狸精的故事開始盛行,當時的《廣異志》、《宣室志》等筆記小說中關於狐的記錄連篇累牘,截止到宋代的《太平廣記》、有關狐狸精的短篇小說共有八十三篇之多。《太平廣記》中有九卷專門用來記錄有關唐代的狐狸精的故事。在唐代,狐狸精除了以之前六朝志怪小說中的形象出現之外,還突出了其美麗誘人的特徵。其中最為典型的莫過於駱賓王在「討武檄文」中對武則天的指責:「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據學者的研究,這一時期志怪小說中的很多描述都與當時大量進入中原的胡人的生理特徵、文化習俗與技能特長有關。而志怪小說中對於狐狸精的褒貶,也是和當時社會上漢人對胡人的看法聯繫在一起的。六朝時期,由於胡漢之間的隔閡帶有歧視性的故事非常多。而到了唐代,狐的負面形象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是已經開始發生了變化。如沈既濟《任氏傳》中的狐女鄭氏、張讀《宣室志》「許貞」條中的狐女都是美麗善良的女子形象。這都反映了在唐朝開放的文化氛圍中,胡漢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小。不僅如此,據唐張《朝野僉載》載:「唐初已來,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飲與人同之。事者非一主。當時有諺云:無狐魅不成村。」在這裡,狐甚至以「神」的面目出現已經成為人們供奉的神明。(王曉麗)

 

 

 

2.【為什麼最早的金融機構當鋪出現在佛教寺院裡?】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金融機構就是典當行,也就是常說的當鋪。「先有典當,後有票號,再有錢莊」,這是對中國舊時代金融業發展過程的清晰描述。著名中國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曾指出:「後世典當業,從南朝佛寺開始。」當鋪產生於西元四世紀的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了。當鋪最早出現在佛教寺院,南朝宋時的江陵令甄法崇的孫子甄彬,曾經到當地長沙寺的寺庫中質錢,這裡的寺庫可能就是寺院經營的專門當鋪,但也可能是寺院普通倉庫而兼營典當。《南齊書》中也有:「淵薨,澄以錢萬一千,就招提寺贖太祖所賜淵白貂坐褥,壞作裘及纓,又贖淵介幘犀導及淵常所乘黃牛。」服裝以及生活用品甚至黃牛都可以當作抵押品到寺院中去借款,可見當時的佛寺已經兼營典當或有專門的典當機構。隨著南朝佛寺典當經營活動的興起和普及,典當業逐漸形成。不過南北朝時期的典當業還僅僅是屬於寺院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處於萌芽階段。直到唐代,中國典當業才真正跳出佛寺這個狹小的圈子,成為整個社會十分常見的蓬勃發展的金融業。唐代典當行業普及全社會,民間當鋪也稱為「質庫」。《唐六典》中已對典當利率作出了規定。

  宋代,典當已成為正式行業。京師汴梁的當鋪已被列入「士農工商諸行百戶」之內。南宋時,典當業更為發達,僅京都臨安一地,城內城外的質庫也就是當鋪不下數十處,每天的交易量也十分驚人,「收解以千萬計」。(李曉敏)

 

 

 

3.【新疆維族舞蹈和安祿山有什麼關係?】

  維吾爾族是一個善舞的民族,其舞蹈表演節奏明快,姿勢健美,深受現代人歡迎。其中某些動作,特別是伴鼓點蹬踏旋轉極有特色,是其他民族舞蹈中所沒有的。說起來這種舞蹈不是維吾爾民族所固有的表演形式,而是有著它自身源遠流長而又輾轉曲折的發展歷程。不過,這種舞蹈與安祿山有什麼關係呢?

 據史料記述安祿山也有其多才多藝、滑稽可笑的一面。他體態肥胖,「重三百三十斤」。然而又極善舞蹈,曾在皇家宴會上表演,「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焉」。白居易《胡旋女》詩云:「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圓轉。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據考證,安祿山跳的這種「胡旋舞」就是維吾爾舞蹈的早期形式。

  唐代胡旋舞在中國境內廣為流傳。白居易《胡旋舞》詩云:「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搖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元稹《胡旋女》詩亦云:「胡旋之義世莫知,胡旋之言我能傳。蓬斷霜根羊角疾,竿載朱盤火輪炫。驪珠迸珥逐飛星,虹暈輕巾掣流電。」從兩詩的形象描寫可以輕易看出,胡旋舞以鼓、弦為主要樂器,擊打節拍明顯,因而節奏明快,氣勢奔放,尤以旋轉蹬踏動作為主要特徵,故得名「胡旋舞」。僅就這些來看,可見胡旋舞與維吾爾族舞蹈基本是一致,具有明顯的發源和繼承關係。

  那麼,維吾爾族是怎麼學習並獲取了這種舞蹈成果呢?這與安祿山所屬民族密切相關。安祿山出身於粟特,而粟特族人就是胡旋舞的發明者。胡旋舞最早發源於以康國為首的粟特九姓國家。從魏晉南北朝時起粟特諸國就有許多商人東來貿易,六至八世紀強盛的突厥和八至九世紀強盛的回鶻,都是依賴這些東遷的粟特商人來穩定國家經濟基礎和與中原政權進行政治、軍事等方面交涉的。為了結好中國政權,這些國家也不斷贈送能歌善舞的藝文人才過來。特別在開元天寶時期(七一二 ─ 七五五),就有康、米、史等國多次進獻胡旋女──精通胡旋舞的女藝人。七至八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蠶食中亞地區,粟特九姓胡人亡國失據,大規模東遷中國境內。由於粟特整個民族舞蹈成風,甚至一般人都是能歌善舞的高手,因而胡旋舞在中國流傳開來,致使不少漢人也醉心於胡旋舞了。考察粟特人東遷後情形,他們在回鶻地區(主要是中國西北部)居住最為密集,在回鶻社會中最為重要,也與回鶻人融合最深,因而回鶻人亦即現在的維吾爾族人接受粟特文化最為豐富和徹底,胡旋舞順而流傳下來,甚至成為維吾爾族主流舞蹈。(劉永連)

 

本文摘自《老師來不及教的101個唐朝趣史》

 

14496415517019_big.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讀書共和國 的頭像
    讀書共和國

    BookRep讀書共和國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