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劇或許你看見的是詼諧,看原著你將感受Eddie Huang的真實人生
再怎麼樣都比不上我表哥菲爾加入兄弟會這件事更糟糕。
看著自己的表哥肥胖的頭塞在PKA的帽子裡,迷茫地跟一堆白人「兄弟」在校園裡走動,這件事情讓我十分生氣。
當年我的祖父母看到自己同胞被英國人或是日本人綁在水裡行走時,想必也跟我有同樣的感受。
好吧,也許我誇大了點...
就像孔慶祥在「美國偶像」選秀節目每唱一句「She Bangs」,就讓全華人蒙羞一次...
在沒有社團可以加入的情況下,我在下學期初嚐了學生激進主義的滋味。
我不是有意要涉入其中,我只是剛好被某事所觸動,進而發出怒吼而已。
我發現如「猶太學生組織」,或是「黑人 學生聯盟」這樣的組織,為其他族裔的的學生向學校爭取到不少好處和放假日;
反觀「亞洲學生協會」連爭取農曆新年放假的權利都不敢。...
我以為在這個連猶太教的「贖罪日」和基督教的「耶穌受難日」都能放假的公立大學,
到了華人新年也能放個假,想不到並沒有。
每個社團都有要跟學校爭取的目標,
只有亞洲社團以成為職業介紹所為榮;
參加亞洲社團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履歷表更好看而已,
遇到真的需要極力爭取的事情時,卻沒有人願意當那隻會先被擊倒的出頭鳥。
不過他們很幸運有我這隻出頭鳥。
還是大一新鮮人的我,寫了封信給校長,也刊出來了。
信中跟要求學校在華人新年放假無關,
而是關於懦弱怕事的華人如何搞砸這些專屬亞洲人的節目。
已經太久了,我在信中寫道,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乖乖溫馴的寵物狗,
人們不願保護我們之後,
我們隱身在洗衣店、熟食店和外帶食物店,
期望我們那些當醫師或律師的兒女能來拯救我們。
我們扮演別人強加諸在我們身上的刻板印象和定義的角色,
接受所謂「模範少數族裔」的迷思。
強迫我們正面思考,然而這一切就跟所有的刻板印象一樣,
都是騙局!
他們把一塊標註著「模範少數族裔」的起司,
放在金屬補屬夾中間,
然而我們還是看得到,吃不到,
因為我們有乳糖不耐症!
「亞洲學生協會」對學校漠視亞洲節日一事不敢置喙,
不敢為我們的身份認同奮戰,
只會把預算花在一堆狗屁攪拌器和與亞洲文化毫不相干的網路活動上。
自己民族一年裡最重要的一天,你的學校或公司卻不讓你們放肆慶祝,
時間久了,你就會失去對自己民族的認同感。
沒有自己民族特有的節日,
要如何在美國維持自己的民族認同感呢?...
我講的不是只有華人新年的問題,
對於那些ABC華裔美國人辦的半調子自備餐點的聚會,也讓我覺得厭煩,
這些傢伙不但不懂得如何煮家鄉菜,連中文也不會說,但他們一點也不在乎。
別忘了,不會說母語你就什麼都不是。
非洲黑奴在肢體暴力的威脅下,被迫放棄自己的母語;
但是大多數的華人卻是聳聳肩就放棄自己的母語,
那些沒用的華人說服我們,
若要融入美國社會,就要閉上自己的嘴,扮好自己的角色就好。
他們沒有想到的是,
金錢和學歷買不到自己種族認同感。
我不擔心我的學歷,我在乎的是我來自何方。
即使身為亞裔美人在美國要面臨的困境讓我深惡痛絕,
但我依然尊敬我從中長成的中國家庭。
我很少為了亞裔族群的認同問題大聲疾呼,
如今少了我爸媽在身邊,
我突然覺得我該站出來說點什麼。
以前覺得我媽一再強調自己的民族是件很煩人的事,
現在她不在我身邊,我反而扛起這支民族大旗,
想想實在有趣。
~節錄自《菜鳥新移民:台裔刈包小子嘻哈奮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