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日子_壺.jpg
心,是茶器創作的依歸

坐在中山堂臺北書院的茶室裡頭,前輩望著櫃子裏頭滿滿的茶具問我「你對當代茶器有什麼看法?」我頓了一下,回覆說「同時看到了危機與機會」。這個停頓的片刻,腦中閃過了過去六年的回顧與感慨。我從電子產業進入茶世界,從懵懂無知,逐步摸索,到惜物敬天。一路跌跌撞撞,跑遍兩岸大江南北,多次進出日本,長時間與兩岸及日本陶藝家促膝長談。經歷了從外逐漸向內的歷程,剛開始被茶器的外型吸引,經常泡茶了解茶器特性,到握住茶器有一股進入器物裏頭的悸動,最後捧著一件茶器能感受到陶者內心世界的波瀾。

這本書以特殊角度同時記錄了這個時代的茶器風雲史,茶器的興盛與百家爭鳴。一九九〇年代末,臺灣茶會活動萌芽,逐漸地各式各樣動態與靜態的茶會依不同形式展開,有傳統的聚會形式、與音樂結合的茶與樂的形式、與舞蹈和劇情結合的劇場形式、有春夏秋冬四季的主題形式等,大量茶席的擺設加速了茶器的進化,讓更多的茶友關心及臨摹他人的長處。與日本親近的台灣茶人,就近參考與學習了日本煎茶道的器物觀,在茶席裡頭納入了許多來自東洋的美的元素,並與從潮州功夫茶傳來的傳統茶器,進行長時間的衍化與融合。

中國則在二〇〇八年挺過世界金融風暴後,突然發現荷包滿滿的狀態下,有一種來自內心對文化的渴望。而茶文化在兼具深厚底藴與養生觀念下推展開來,在數年間不只在一線城市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到二線城市,甚至在三、四線城市裡頭,各個茶葉市場都如雨後春筍般急速蓬勃發展。去年一位業界朋友給了我一個非官方的統計數字,據說中國十四億人口中,有八千萬人從事茶相關產業包括茶葉、茶壺、包裝、機械、材料等。於是常常可以發現除了茶葉市場與獨立茶葉店外,茶室以私茶會所的形式,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裡,包括觀光景點、辦公大樓、甚至窮鄉僻壤裡頭,都隱藏着難以想像的世外桃源。

茶日子2.jpg

兩岸在二〇一〇年代初起由於文化交流熱絡,臺灣茶人頻繁往來兩岸教授茶藝,臺灣茶器由於造型及釉色獨特且與傳統紫砂大異其趣,逐漸成為中國追逐的標的。
二〇一五年,我看到了茶器的需求站在一個歷史的高峰,兩岸許多品牌與陶藝家躬逢其盛,擴廠量產,一切似乎生機盎然。
然而隨之而起的市場炒作,讓市場價格與作品價值悖離;為了利益不惜將非食用的化學釉藥與工業用土參雜其中;以及為了利潤極大化將代工作品蓋上自己的圖章高價出售。
這一切的一切,消費者該從何處分辨起?有志於自我提升的陶作家們,又是否有一個可以依循的方向?

在自己對茶器的覺知逐步由外而內的過程中,我看到了方法也看到了希望。
理科出身的我,以科學方法解構了茶器的眼、耳、鼻、舌、身五感,試圖給大家一個可以理性參考的判斷原則,並從五感延伸到美的賞析。
然而從外往內的過程,我發現傳統文化儒、釋、道的精髓,是中華文化留存下來最絢麗的瑰寶。
我整理了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內在精神,與自身修為對應的實踐方法,而以此內向的探索不僅提供給創作中的陶藝家一個何去何從的可能解答,更有機會給予現代壓力山大、在工作中彷徨無助的廣泛群眾,一個新的契機與方向。

與陶作家深度交流的經驗,讓我了解到作品與作者的心,緊密連結著。所有作者內心世界的故事,都透過雙手流淌到作品之中,我們所看到的不只是作品的表象。作品的細節與精密度,看的是作者基礎技巧的掌握;作品的釉色與肌理,看的是作者對土與釉的了解、燒窯前對表面效果的規畫與布局;作品的線條與比例,看的是作者對美的理解與發揮;作品的骨架與氣度,看的是作者自身修為的深度與沈澱。這一切,都是心的作用,讓作品的生命力雀躍起來。

如果心,能夠改變,人生便可能有所不同,也是過去的數年來我自電子業轉向茶文化所有心路歷程的濃縮。

撰寫這本書唯一的遺憾,是只能在有限的取材下表達我的想法。因為茶器有具體的造型與影像,看圖說故事成為內容裏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版權的限制下,許多歷史上著名的作品,博物館的館藏,都只能遠觀或僅止於網上瀏覽,無法在書中與大家分享。然而,這本書是一個新的起點,各界的批評指教,因此書而蓄積的緣分,與未來能夠持續接觸的精彩作品,都是我能夠繼續內在探索的能量。

文章標籤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得獎啦!(灑花)第40屆金鼎獎得獎名單揭曉!

讀書共和國得獎書名單如下:

文章標籤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方那身影是爸爸嗎?追上去看看吧,沒想到人群馬上淹沒了他的身影,我自己也被沖向了後方的大海中。誰能告訴我,這城市底下像深海的是什麼?為什麼我看到很多大人都沈浮地活在下面呢?一郎彥啊,我們這種像怪物的孩子,未來要走向的是人類走的修羅道,還是未知的怪物界呢?

身為一個孤獨的孩子,是我自己選擇的?還是我本來就應該這樣孤獨呢?

這城市是一片暗海,人們在裡面習慣撈些浮光掠影,餵食自己,但還是感到好餓地喊著。這城市不知是藉由什麼機制,每天從其中晃動並倒出一些已經髒臭掉的廢水,其中有人,也有廢棄品。然而就算這樣週期性地淘洗,但這暗海還是不會清亮起來。只有霓虹是其汪洋上的點點漁火,如魚餌滿天飛舞著。人們則是海裡的魚,看著遠光都出了神,有些隨著餌上了鉤,有些一起往有光的地方走,於是後面暗裡的人們沉沉地流到別處去,與那群趨光的人,如彼岸兩頭,看得到彼此,但漸行漸遠,他們以為我們這裡是臭水,但都在暗海中,人泅泳其中,其實沒人知道方向,這城市之海是蔭涼的,人海是冰冷的。

有一晚,我還在街頭流浪時,一個年老的流浪漢分我一點麵包,喝著便宜米酒的他,昏睏地跟我說了一個不算故事的故事。

「很久以前,人鬼原是殊途的喔,那時人會三兩成群,穿梭在蔓草間,那時人們還會抬頭看頭頂的星星,砍樹前會先跟山神報備。旅人會敬畏地生起火來,人們趕路仍會看著星光求指引,這個城市還沒有大筆的土地開發案之前,人其實知道人鬼是必須殊途的啊,於是儘量保有鬼在陰暗之中的棲息地,彼此互不打擾才對。」

「後來幾百年後,怪手與卡車就猛然開進了各個陰暗角落,這裡全部都變成高樓大廈,讓所有街市燈火通明,鬼怪們都沒了居住地,於是起了憤怒心,紛紛闖進人的世界,因為四處都亮晃晃的,這世上相形之下,最暗的地方只剩人心了啊,有的鬼就借住在人心黑暗的地方,一個接一個地湧入,就在某些人心中住成了一個個聚落。



「那些人不知道自己被鬼寄住了嗎?」

「自以為是神的人類,怎麼可能會知道呢?呵呵。」

之後,人群自然就沖散了我們,這裡的人潮日夜都像海浪一樣,會沖散很多人。

那年老的叔叔曾經每晚都在等便利商店午夜丟麵包,麵包多成小山,跟著醬汁菜渣混在一起,看到這景象的我,怎會感到這麼寂寞呢?這樣的我,應該天生就活該是如此寂寞的吧。

還記得那老先生說過:「鬼的街市在二十一世紀終於繁榮起來,就是像電影《神隱少女》中那樣熱鬧的鬼街喔。一個轉彎,就是它們的世界,好不熱鬧,人鬼從此不殊途了。」他說他是個天眼通,誰知道,我也分不清楚誰是鬼,誰又是人呢?這裡的人有日夜都在吃喝的大肚量,而且看似《神隱少女》中的無臉鬼也搬了進來。

我們這裡的人開始分不清楚那邊是真的光亮的。有些人像魚潛進了藍光裡,他們手中滑的是個水族箱,那裡面沒有誰真游去了哪裡。

有好些人,我開始分不清楚他們誰不同於誰,又有誰瞬間又變成了誰。只知道這城市夜如大海,浮浮沉沉,人跟浪潮一樣,誰被沖刷掉了,誰又浮起來了,都像泡沫,城市中的浪花啊。

這時出現了熊徹,他披著斗蓬出現在我眼前,長得就是個怪物,但奇怪的是,他看著我時,我卻沒感到這麼惡寒了。跟著他們轉到巷子裡,那裡的盡頭卻感覺暖烘烘的,我依指示去了怪物界,全身怎就被太陽照得暖呼呼的?筋骨都鬆開了,毛細孔大力呼吸地雀躍著,兩邊各有晨昏,但感覺的溫度全然不同。我依著身體的意志,在熊徹家住了下來,留了一個叫「蓮」的自己在人間,在人海裡面,他天生寂寞如水一般,就算佇立街頭,也不會有人發現他的。

怪物界的白兔宗師說:「只有人類才會被內心的黑洞給吞噬,但不是每個人類都會。」意思是我們人類的內心都有黑洞,只是大小有別嗎?

我不知道我有沒有黑洞?但心頭是一直吹著冷風,彷彿終日呼嘯著什麼話,惡狠狠的如碎石渣般,我就硬生生地吞下去。我知道,我只能活在某一個時空裡,卻沒辦法真的活進哪一個地方,熊徹也是吧,這世上,包括怪物界的澀天街每個地方都被人指名又定型了,好像只有我跟他被漏掉一樣,沒被認明,也無從被定型。我們僅擁有的就是每分每刻與自己相處的時間,這樣的自己,必須努力認出自己來才行,起碼眼下這個自己,不能感覺也是如此陌生啊。

要認出自己多難?我看著熊徹摸索,他如此老大了,卻仍像個瞎子一樣,所以他不敢離開自己的小黑房間,活得跟刺蝟一樣,深怕別人來敲門。門外有人一敲,其實我也驚心。一定要更強大,才不那麼害怕了吧?才敢離開自己的房間吧?所以熊徹表面才會過著這麼廢,打零工、不想教徒弟,深怕跟別人建立長遠的關係,豬山王也是,他跟人維持領袖與同袍的關係,深怕讓任何人失望,原來大人都是害怕的小孩變成的。他們都那麼害怕,那我呢? 

白兔宗師讓我們去造訪各個強大的智者,他們都提出了「吾為何人?」的問題。有人不斷釣魚吞魚,只求征服;有的入定成石,求個無為;有人營造幻術,手一揮,花花世界實則空無一物,這世間大人的花招都在他們手上。熊徹跟我都覺得「吾為何人?」根本沒答案啊,跟強大有關嗎?有聽沒有懂,但跟著熊徹練劍,或許因為就是反覆做這樣孤獨的事情,於是知道根本無法很快想出答案的,只有每天練習,才有可能逐漸瞭解一點自己的輪廓,不這樣每天持續做同一件有意義的事,人到死前也不會知道「吾為何人?」

為什麼怪物不會有心魔黑洞,人類會有?在楓跟我說:「看到你讀書,才發現有樂在其中這種事。」我這才醒覺,人們一早就被設定,或別人從小會告訴他,他該是什麼人,跟一郎彥一樣,為了他父親設定他為「怪物」而生心魔,而我,則是因為我對人沒歸屬感,我找不到跟其他人共同的地方,是「人」就要像魚群一樣有共同的目標嗎?如果我是朝反方向的話,就必須要一直逃嗎?這讓怪物無處可去的世界,曾讓我好恨啊。然逃到怪物界那裡,終究也不是他們。

為了「自己是特別的」這無解的答案,人也為證明人生跟他人講的一樣有意義,於是捏造了自己的人生,時間可以虛度,但心的黑洞卻因此會愈來愈大,世界上,只有人類才會有「做自己」這般愚昧的口號啊。這等大哉問,如果沒真活動人生一遭,是不會有答案的。怪物界裡,除了我跟一郎彥,並沒有人想要活出什麼所謂的「自己」,因為每天認真活就好了。一條命象徵一種精神只有持之以恆,才能跟「自己」相遇。如今我才知道熊徹說的「心劍合一」是什麼意思了。心如果不磨,像使劍一樣看穿光影虛實,人生就會如同《白鯨記》中的船長一樣,逐於浪花中,沈沒於巨大的無謂裡。哪裡有自己每一日的投入,哪裡才有自己的存在。

這城市地卻是暗海啊,那條鯨魚始終沉潛在下面,引誘人們出來征服牠。(參考《白鯨記》)而我回來人之界了,在裡面浮浮沉沉,任何地點都像浮光掠影,愈富麗堂皇之處愈是鬼影幢幢。只有時間這隻大手能在惡海中撐起一艘船,像我這種像怪物一樣的人,並不存在哪個浪頭上,但在自己的船上,沒有比當下做的事還能說明自己。除此之外,我確定,你我的人生也沒有其他的選擇。


---


我置身此世,但不屬於此世。                        ~~沙林傑


---


 

文章標籤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歉的力量960x430.jpg

 

文章標籤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ahoomusicccc.jpg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774388_5shan65_l.jpg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204182700085445.png

正是時候讀老子:直指世間運作法則本質的經典,現代人最迫切需要的生存指南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emories-Search-Engine.jpg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讀書共和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